“我們的走勢是內、右、前、左、內、回,要動手腕。”近日,在湖北科技職業學院茶藝實訓中心,該校工商管理學院專業教師陳蔚正在指導學生如何侍茶。這是陳蔚自創的溫杯手法,她將技能大賽得分要點融入日常教學,實現教學相長。

從教多年,陳蔚堅持在企業頂崗實習,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中,她善用漫畫等形式,活躍課堂氛圍。武漢市總工會近期發布了全市勞動生產優秀集體和個人的獲獎通報,其中,陳蔚榮獲全市2022年度勞動生產優秀個人,被授予“武漢五一勞動獎章”,這是該校首次獲得該項榮譽。
創新調制一生一“柿”飲品
毛琴今年從該校酒店管理專業畢業。2022年,她獲得湖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茶藝競賽項目全省第三名(武漢市第一名),獲評湖北省技術能手稱號。
“陳老師時常告誡我們,一樣的茶葉,不同手法泡出來的茶湯口感也不一樣。茶藝很考驗細節,只有把細節做好了,才會有好成績。”毛琴說。
姚芳媛是該校2023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目前在張清海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姚芳媛回憶起備賽細節,即便生病,陳蔚也總是7時到實訓室。為了督促學生練習,她還會帶著吊瓶到實訓室。“陳老師經常給我們帶早餐、水果,生怕我們營養跟不上。晚上還會把我們送回寢室”。

因為技能出眾,陳蔚時常會帶選手參加行業賽事。2022年,在第五屆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上,陳蔚擔任湖北省代表隊指導老師兼領隊,湖北省最終榮獲一銀一銅獎項。
此次比賽,陳蔚指導選手調制的茶調飲作品,將茉莉花茶搭配生菜、西紅柿,取名一生一“柿”。因為做法出奇,這款茶調飲得到了裁判長的特別點評,在大賽中脫穎而出,成功幫助選手奪取銀牌。
茶調飲是以調和其他植物香氣、滋味的“調和茶”。“一般人不會想到用蔬菜與茶水進行調制,因為味道不好把握,既要保證口感,又不能讓蔬菜蓋過茶葉的味道。”陳蔚笑著說,將西紅柿汁融入茶湯,沒過生菜的二分之一處,如此調和下來的味道,入口滋味竟有意想不到的奇妙。

右下為一生一“柿”
“這款飲品配料簡單,易上手,勝在創意。我當時帶的是華農的博士去參賽,她的理論知識背景好,但比較缺乏茶事實操技能。”陳蔚說,量身定制、另辟蹊徑的創意,讓選手順利完成了作品,成績也比預想的好。
活用漫畫煥發課堂活力
“將‘茶’字分解,便是人在草木間”“茶具也有對應的含義,比如我們泡茶會用到蓋碗和公道杯,這就意味著在一個茶桌上喝茶的人都是平等的”……陳蔚的課堂,不僅教授茶藝,還在傳授人生哲理。
在學校,陳蔚最拿手的是茶藝與酒水課程。“茶葉醒神,我通常會把茶藝課安排在上午;酒水助眠,我通常會把酒水課安排在晚上。”陳蔚說。
為了豐富教學素材,2015年,陳蔚開始去企業頂崗實習。初到企業,她只能做些粗活,后來她一邊實踐,一邊陸續考取了國家一級茶藝高級技師、國家一級評茶高級技師、茶藝師高級考評員、評茶高級考評員,積累了大量的實操技能知識。
在陳蔚的課堂,學生們常常可以讀到有趣的漫畫。熱播電視劇知否、夢華錄的茶藝情節,也經常出現在她的課件里。她常常將知識點分成不同的工作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品茶、飲酒”氛圍中,收獲真才實學。
“上陳老師的課,能感受到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她把每個知識點都講得很透徹。”姚芳媛告訴記者,上學時,她曾選修陳蔚的茶藝課,常被她溫柔的聲音吸引,從此對茶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沒去企業實習之前,教學生技能會遇到困難。”陳蔚坦言,教師多到一線學習,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2020年,她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教師微課大賽,榮獲三等獎。
2022年7月,陳蔚還參與了團體標準《恩施新茶飲制作規范》的制定。今年6月,她成為武昌區紅茶制作技藝(首義紅制作技藝)的第二代非遺傳承人之一,深入學習制茶、炒茶工藝。

陳蔚說,得益于學校大力支持以及對實訓室的投入,學生們的實操基礎很扎實。她經常帶著學生進行社會茶事服務。最近落幕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就有該校4名學生參與接待優秀選手。
2022年,在湖北開放大學(湖北科技職業學院)與利川市毛壩鎮、利川市人社局公共就業服務局聯合舉辦的2022年鄉村振興直播電商培訓班上,陳蔚進行了茶業知識的授課,發揮高校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不少學生畢業后,還常回到學校看望陳蔚。“我常對學生說,一定要多動手,勇于嘗試才會有收獲。”陳蔚透露,今年,毛琴和姚芳媛都選擇留在了一線茶企工作,為了打磨技能,能在茶藝行業長期發展,這讓她很欣慰。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8656pIIn1a_-Fg9xS2G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