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干好一件事,一年就可以做成十二件事,十年就可以干好一百二十件事,那么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了。”3月27日14時,還未走進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綜合實訓樓學術報告廳,極目新聞記者就聽到了全國勞模王建清的聲音。他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為主題,字正腔圓、中氣十足地跟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

王建清
王建清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東風商用車整車工廠特級技師、首席工程師,曾經62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分享中,王建清提及自己當兵的經歷,正是因為在部隊鍛煉過,所以他講話聲音力量十足。
王建清從履職經歷、信念時刻、個人成長三個方面,講述了自己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的故事。講述現場,他分享了自己初中畢業后短暫放棄過學業,去山里挑冬瓜的經歷。
“那個時候我15歲多,初中畢業后成績不好,沒有考上高中。當時從三公里外的山溝里往外挑冬瓜,為了掙工分,我一次挑了155斤。我很后悔,為什么沒有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好好學習。”王建清用自己吃苦的經歷,勉勵在場學子珍惜坐在教室里學習的機會。
炎熱的夏天,泥濘的地面……在現場,王建清還分享了東風建廠時拍下的一張照片。他問在場的學子,可以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待幾天?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數控技術專業學生陳楫鑫踴躍地舉手回答。陳楫鑫表示,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一般,所以對王老師的講述很有共鳴。

左為湖北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鐘毓寧,右為王建清
“王建清叔叔用他的親身經歷教導我們,無論未來從事何種職業,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令陳楫鑫感慨的是,王建清這樣的大國工匠并非出身名校,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憑借著對自身技能的不斷打磨與提升,逐步成長為行業內的佼佼者。“他在發言中流露出的家國情懷,深深觸動了我。我們要以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積極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社會責任。”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李奕菲很認真地聆聽了全場報告。她告訴記者,“王老師的演講非常熱血、勵志。他跟我想象的一線工人不一樣,他特別有自信,講話很有感染力。”

王建清參觀學校
報告結束后,王建清還參觀了學校的智能制造技術中心,并與該校機電工程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舉行了座談。座談中,學生向王建清提出了很多問題。
“我們下半年就要開啟崗位實習,走向社會,對于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您覺得我們應該如何規劃職業道路,才能像您一樣發光發熱?”“現在Deepseek等人工智能發展迅猛,我們該如何應對……”
王建清從“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三個方面,鼓勵在場學生多去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多跟一線工人打成一片。同時,他認為,人類是機器的創造者、維修者。維修的核心技術由企業自己掌握,離不開人類,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能不被AI替代。(通訊員:劉玉琴、謝萍、劉捷)
鏈接:https://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407554&cId=0&uik=wHA4h6lc&share_plat=wechat&sec=b8da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