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湖北科技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與光同行”志愿服務隊踏上荊楚紅色熱土,以“學習大別山精神,青春建功支點建設”為主題,將思政課堂搬進紅色場館、融入社區基層,通過一系列沉浸式、互動式、服務式的實踐活動,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厚植家國情懷,在服務奉獻中彰顯青年擔當。

訪圣地溯源鑄魂:紀念園里沉浸學習,黨團課中堅定信仰
實踐首站,隊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位于紅安縣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紀念園。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全體成員肅立默哀,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在恢宏的歷史紀念館內,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歷史照片、一幕幕場景復原,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讓隊員們深受震撼。隊員們通過詳實的史料、珍貴的文物和生動的場景,深入了解了鄂豫皖蘇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武裝斗爭的光輝歷史。紀念館中展示的蘇區軍民勇當前鋒、不勝不休的事跡,正是大別山精神的生動體現和有力印證。
人工智能學院黨總支書記朱珺以“傳承大別山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題,為同學們上了一堂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現場黨課,結合蘇區歷史深刻闡釋了大別山精神的時代價值及其對當代青年的啟示。隨后,樂雨婷同學在革命舊址前,面向團員青年講了一堂“從大別山烽火看青年使命”的主題團課,號召大家將學習感悟轉化為建功立業的實際行動。置身歷史現場,聆聽專題黨團課,同學們的思想受到深刻洗禮,信仰之基更加牢固。

進社區播撒火種:紅色精神進社區,童聲嘹亮傳薪火
走出大別山,志愿服務隊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隊員們走進格林東郡社區,面向社區青少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別山精神”主題宣講。他們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大別山革命先輩堅守信念、浴血奮戰的感人故事,闡釋“堅守信念、緊跟黨走、顧全大局、團結奮斗、勇當前鋒、不勝不休”的精神內核。活動特別設置了“童聲里的紅色記憶”環節,組織社區小朋友上臺講述自己了解的紅色故事,稚嫩而堅定的聲音傳遞著信仰的力量;帶領孩子們學唱經典紅歌,《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旋律在社區回蕩,嘹亮的歌聲點燃了現場氛圍,在互動中讓大別山精神悄然浸潤心田。“聽大學生講革命故事,和孩子們一起唱紅歌,感覺特別有意義,這種形式讓紅色教育更生動、更入心。”格林東郡社區黨委書記熊金蓮表示。這次宣講,不僅點燃了社區青少年的愛國熱情,也鍛煉了實踐隊員將宏大理論轉化為大眾語言的能力,為夯實“精神支點”貢獻了青春力量。

擔使命志愿講解:辛亥館里青春發聲,傳播紅色文化強音
多名隊員利用假期時間,主動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館,擔當志愿講解員。他們身著志愿者服裝,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素養,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述辛亥首義的光輝歷史,介紹革命先驅的奮斗歷程。為了講好這段歷史,隊員們提前查閱大量資料,反復打磨講解詞,力求準確生動。面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游客,他們靈活調整講解方式,將厚重的歷史娓娓道來,讓游客在參觀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學生講解員張梓熙表示:“站在歷史的見證地,為人們講述先驅們為民族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我深感責任重大。這不僅是一次志愿服務,更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過程,讓我對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行走的思政課:知行合一強擔當,青春建功新時代
從紀念園學習的“沉浸鑄魂”,到社區宣講的“潤物無聲”,再到志愿講解的“青春發聲”,實踐團成員們走出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歷史的現場觸摸信仰的溫度,在服務奉獻中體悟肩上的責任。他們將學習大別山精神與服務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使命緊密結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團指導老師、人工智能學院黨總支書記朱珺總結道:“這次‘行走的思政課’非常成功。同學們在紅色熱土中汲取了豐厚的精神滋養,在實踐鍛煉中提升了能力素質。更重要的是,他們將大別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希望他們帶著這段寶貴的經歷和堅定的信念,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勇當先鋒,積極投身‘支點建設’的宏偉實踐,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729948915804224902&item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