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高楊舒/文 劉超 熊小艷 楊凡 陳蔚 肖倩 雷楹 常凱源 肖莉山/圖)11月16日至22日,為進一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教育文化互鑒,增進中外學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國際學生親身體驗中國的獨特魅力與文化精髓,我校舉辦了為期一周的中亞國際學生文化體驗營。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10名國際學生,走進各學院與大學生活動中心,體驗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科技,感受茶藝、書法、武術、藍染等傳統文化,參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湖北省博物館等著名景點,與我校學子共同觸摸中國的科技與文化脈搏,共同描繪跨國界的友誼與智慧結晶。
探秘智能 體驗科技
在人工智能學院,國際學生參觀了鯤鵬產業學院文化長廊,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強大魅力和廣泛應用前景,大家積極提問,并紛紛駐足拍照留念,現場氣氛熱烈。在軟件工程學院,他們體驗了“智能樓道燈”的模擬小制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將電子元件插入面板,成功制作了光控開關,無不感嘆科技創新的神奇與魅力。在機電工程學院,他們親自操作機器人,體驗逆向掃描、電工接線、工業機器人操控,參觀智能產線,感受石油鉆井采油技術。他們表示,這些體驗活動拓寬了他們的科技視野,感受到了在中國智能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遠影響。機電工程學院的老師和同學,還為國際學生展示了古琴和武術,為活動增添了一抹亮色。





傳播文化 感知楚韻
在藝術創意學院,國際學生觀看了畢業設計作品展,親身體驗了漆扇制作和藍染技藝。漆液留駐在扇面上形成圖畫的妙趣天成以及植物藍靛“布里生花”的渾然天成,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瑰麗精致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展示著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紛紛贊嘆稱奇,表示對荊楚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工商管理學院,大家感受了宋代風雅“四藝”即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的視聽盛宴,親自動手進行了仿宋點茶實操以及香丸制作,沉浸式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他們表示,這些精妙的傳統藝術深深震撼了他們,這些古老技藝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更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在經濟貿易學院,師生共同體驗了書法之美,筆墨紙硯一一排開,領略漢字筆畫間的深邃韻味,在老師的指導下,國家學生們與我校學生用毛筆共同書寫了“友誼地久天長”的美好愿望。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湖北省博物館,同學們與文物對話,觸摸荊楚故事,探尋了荊楚大地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精髓。











跨國互動 人文交流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外學生們共同開展了一場跨文化人際互動團體輔導活動,同學們繪制自畫像并相互介紹了自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溝通接力”游戲中,中外學生們跨越語言障礙,憑借豐富的肢體表達和敏銳的觀察力,成功完成了信息傳遞。他們表示,盡管大家國籍、語言和生活習慣大不相同,但彼此之間仍存在許多共同點,初次見面就像老朋友一樣。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我校學子為國際學生們帶來了琴棋書畫、歌舞展示、漢服表演、國球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外學子青春洋溢、匯聚一堂、深入交流、其樂融融。中國學生和中亞學生們一起載歌載舞、寫書法、學剪紙、切磋乒乓球,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G.A.D還主動上臺演唱了家鄉的歌曲。通過這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外學生們增進了了解和友誼,在歡聲笑語中進行了更深層次的互動。




在結業儀式上,同學們一一暢談了自己的感想。他們表示,感謝學校給予他們這次來到中國體驗文化的機會,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科技發展的速度之快感到羨慕和由衷贊嘆,他們會當好中亞與中國的文化紐帶與使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希望未來有機會再來到中國,來到湖北武漢學習深造。


我校精心組織和籌備了本次中亞國際學生文化體驗營的課程,充分展示了我校特色的科技與文化資源。未來,我校將繼續舉辦國際文化體驗活動,不斷秉持國際文化交流“走出去”“引進來”,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明交流互鑒,人民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