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楊星星/文 梁婧怡 李佳鑫/圖)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賦能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1月2日上午,我校2024年輔導員育人故事分享會決賽在“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中心舉行。校長陳志祥、副校長周得力來到現場觀摩指導比賽,各學院黨總支書記及學工部、保衛部、團委、人事處等職能部門領導出席比賽并擔任評委。全體專兼職輔導員到場觀摩學習。

周得力在開場致辭中表示輔導員工作具有重要性、復雜性與艱巨性,并結合自身經歷,從“躬身入局、拼搏奮斗、奉獻有為”三個方面指導大家要用心用情開展學生工作。他寄語全體輔導員,要把牢“育人初心”之舵、把好“扎根一線”之責、把準“職業發展”之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全身心、全周期陪伴學生成長。
分享會上,10名參賽輔導員從不同的角度深情地講述了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感人故事。他們分享了如何在思想上引領成長、如何在學業上給予幫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關愛學生……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愛與責任,讓人深受感動。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是輔導員日日夜夜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堅守與擔當,淋漓盡致展現出了輔導員在工作中“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優秀品質和育人實效。

于平凡中見精彩,在故事中顯情懷。人工智能學院蘇恒瑞老師以“老師,我不轉專業了”為題,講述了他幫助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遭遇挫折的學生明晰學習目標、重新振奮精神,用心陪伴學生一路披荊斬棘獲得國賽金獎好成績的故事。他用心用情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在迷茫中振作精神、找到方向、奮起努力、閃耀發光。

工商管理學院樊有鎮老師以棉被為主線,講述了他以一床棉被溫暖了學生的寒冬,同時將“奉獻”的志愿精神種子深植學生心田,學生以46床棉被反哺學弟學妹的感恩故事。棉被很輕,但它所包含的愛卻很重,足以溫暖46名困難學生的整個寒冬。此刻,感恩教育有了具象化的體現。

“期望我的‘新’生小陶,能早日走出心靈陰霾,重獲新‘生’重返校園。”藝術創意學院郭微微老師講述了自己通過家訪將勉勵和關懷送到心理高關懷學生家里,從“家”門走進學生“心”門,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走出陰霾、完成學業的故事。

陳志祥對輔導員們的精彩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聚焦輔導員育人能力提升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筑牢信念之基,立穩育人“主桅桿”。要把牢理想之舵、立穩信念之桿,以引領青年學生與黨和國家同心同向為己任,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提升工作之能,拓寬育人“新思路”。要堅持將理論學習與追求真理、篤行真理相結合,在尊重青年成長規律的前提下,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學生工作的新特點,不斷拓寬學生工作的新思路。三是淬煉精神之力,爭做青年“引路人”。要始終用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精氣神感召學生,不僅要做距離學生最近的人,更要做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提燈引路育夢成光。
輔導員育人故事分享會后,舉行了輔導員三大賽事表彰儀式。輔導員三大賽事為輔導員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身才華與個人風采的廣闊舞臺,更為學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推動學生工作發展持續邁向新高度,激勵廣大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不斷提升育人能力,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