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捷/文 李賀剛/圖)5月23日,《人民日報》要聞版在“湖北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智慧校園敞開求知新大門”專題新聞中,對我校跨越數字鴻溝、提升終身學習水平的創新實踐進行深度報道,對內進一步凝聚了人心士氣合力,對外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美譽度和影響力。

文中介紹,湖北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不僅縱向到底,也橫向到邊。湖北開放大學積極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湖北省中醫院等院校單位合作,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學員提供個性化學習內容、學習路徑規劃等服務。“荊楚學習廣場”開設無人機攝影等1212門課程,提供16772個學習資源,已服務4000多萬人次。從“荊楚學習廣場”的海量資源共享,到智能技術勾勒的個性化學習路徑,永不落幕的在線課堂承載著萬千學員的求知熱忱,讓“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照進現實。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承擔著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弘揚社會正氣、謳歌人民偉大實踐等職責,是中國最具權威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之一。《人民日報》刊發我校新聞,系歷史首次,也是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央級主流媒體首次報道我校之后的再一次會議成果轉化,使學校品牌影響力實現指數級躍升。
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期間,湖北開放大學作為終身教育現場觀摩點和“數智賦能大規模個性化終身學習”平行會議承辦方,充分展示教育數字化辦學成果,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理念的廣泛傳播,努力為教育創新提供可資借鑒的開大實踐樣本,得到了各級媒體高度關注并廣泛報道,基本形成全網全媒體聯動矩陣和全域全流程傳播矩陣。
——新聞的層級量級實現雙突破。包括《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網》《湖北日報》《荊楚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湖北廣播電視臺,教育部官網、省教育廳官網等超過100家官方主流媒體先后刊發我校主題新聞1800余條,全頻道、多維度、立體化推介宣傳學校,單條新聞點擊量最高超120萬人次,新聞發布的層級與量級雙雙實現突破。新華網專訪發布僅30分鐘即獲29萬次點擊;中國教育報深度解析“荊楚學習廣場”與國家開放大學平臺的互聯互通機制,揭示其服務4000萬人次背后的技術邏輯;湖北衛視則通過鏡頭記錄下銀發學員操作無人機的場景——老年學院在模擬系統中練習航拍技巧的畫面經剪輯后成為短視頻平臺的熱門素材,單條播放量突破60萬次。

——報道的視角視域凸顯新變化。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大眾語言,把工作案例打造成傳播爆點,全景式展現教育數字化的社會價值,傳播平臺包括紙媒專版、抖音短視頻、微信圖文、電視新聞等,精準覆蓋不同受眾。既有“數字教育賦能終身學習 人人皆學 處處能學 時時可學!”的大話題,又有“放下老人機、拿起無人機”的小切口;既有與機器人握手的趣味細節,又有體驗ai健康設備的溫馨一刻;既有服務鄉村振興三農發展,又有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當湖北日報連發5篇系列報道,從不同維度解構該校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合作案例時,教育數字化賦能終身學習的實踐路徑愈發清晰;當機器人互動視頻經剪輯后登上B站科技區熱門榜單,場景挖掘從社區教育延伸至鄉村振興,領導駕駛艙數據看板的動態演示與田間農技培訓畫面交替呈現,一個“永不落幕的在線課堂”形象已然立起。
——發布的節點節奏保持高熱度。與各媒體保持密切溝通,按不同節點策劃推送新聞報道。會前《新華網》《極目新聞》等媒體及時刊發預熱造勢新聞,會中推送發布超過1200條“現在進行式”新聞,《湖北日報》連發5篇報道,《新華網》刊發我校視頻及文字專訪;會后以“數智賦能終身教育,湖北開放大學永遠在路上”為主題,在校園網及各媒體持續推送,保持新聞熱度。5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發我校相關新聞,教育部官網、湖北省教育廳官網等官微及多家媒體及時轉發報道。從會前的預熱報道,到會中密集推送,再到會后的持續發聲,讓我校長時間占據輿論C位。
數字時代,以教育數字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讓更多群體跨越數字鴻溝,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是教育改革創新面臨的重大課題。大會成果傳播的意義,不僅在于數據層面的量級突破,更在于向公眾全景化展示教育數字化的社會價值:當教育數字化轉型遇見創新傳播,湖北開放大學數智賦能終身學習的實踐探索,一定可成為改變傳統教育生態的成功樣本。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正如千年前絲綢之路上駝鈴相聞,今日的凱歌而行更需心手相牽。讓我們借大會之機,聚數字變革的星光為璀璨銀河。讓我們乘發展之勢,把學校的品牌打造得更響亮。讓我們在數字賦能終身學習的新征程中,破局謀篇,蓄勢未來,奮力譜寫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新型大學建設新篇章。
《人民日報》鏈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9149923-50000627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