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雷楹、楊涵宇、劉雪琴、吳豫、張益峰、余捷、朱瑞 文/圖)今年暑期,學校啟動“青春為支點建設挺膺擔當”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校各級團組織聚焦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等領域,共組建114支實踐隊伍,深入黃陂、利川、紅安、浠水、棗陽等地開展實踐。6000余名青年學子走進基層、扎根鄉土、對接需求,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淬煉初心,在“一線的專業課”中增長才干,在“奮勇爭先”中展現青春作為。
校團委:青春揮毫五二村,共繪振興新圖景。2025年7月3日,“湖科青年”志愿服務隊17名師生奔赴恩施州利川市五二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服務隊聚焦茶產業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走訪茶農茶商、考察茶園、茶廠現狀,結合學校電商直播、信息技術等學科優勢探索助農新路徑;開設“鄉村振興微課堂”,推廣普通話,講解AI茶園應用,普及金融知識及風險防范措施,指導辦公軟件與政務服務APP操作,為鄉村發展注入科技新動能;舉辦“愛心托管班”,開設課業輔導、科學發明、非遺文化、安全教育等課程,為孩子們帶來別樣有趣的假期體驗;發揮藝術特長,實施“美麗鄉村墻繪行動”,繪制特色鮮明、富有鄉土氣息的墻畫,讓原本樸素的墻面變身講述鄉村故事的畫卷。

機電工程學院:青春賦能社區,匠心守護成長。7月15日至8月2日,“匠心”志愿服務隊奔赴宜昌市金安嶺社區,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隊通過“基層服務”“童心守護”“科技啟蒙”“智慧助老”“安全宣講”五大板塊,為社區注入一抹鮮艷的志愿紅,書寫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活動期間累計服務300余人次,入戶走訪社區近千戶人家,重點做好“一老一小”針對性內容,并成功在金安嶺社區掛牌建立“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匠心志愿服務隊實踐基地”,為校社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人工智能學院:校社聯動潤童心,共繪成長同心圓。6月30日至7月13日,“與光同行”志愿服務隊走進武漢市格林東郡社區,開展了為期14天的暑期托管服務,為30余名社區兒童打造了豐富多彩的成長課堂。期間,開設了非遺手工、科技啟蒙、彩繪童心、綠色環保、紅色浸潤等課程,精準對接兒童成長需求。非遺課堂通過馬勺面具繪制、扎染工藝等,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音樂、環保與科學實驗課則通過互動實踐,培養動手能力,激發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結合專業特色的少兒編程課,不僅培養了兒童的計算思維和邏輯思維,更讓志愿者們將在校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實現“高校所能”與“社區所需”的有機融合。結課儀式上,社區黨委向志愿者贈送錦旗,充分肯定活動成效。學院還與社區簽訂了“校社共建”協議,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發展,讓校社聯動成為滋養青少年成長的持久力量。

軟件工程學院:七彩假期育童心,鄉村調研促振興。7月2日至17日,“克勤”志愿服務隊在浠水縣第四實驗小學關口校區開展為期16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結合專業特色與兒童需求,開設書法啟蒙、剪紙創作、彩繪DIY等藝術課程,引入扎染等非遺文化體驗,同步開展工業機器人演示、少兒編程入門等科技課程,累計服務留守兒童120余名,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藝術與科技的魅力。實踐期間,團隊還赴浠水縣關口鎮快嶺村、華咀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在快嶺村,與村干部座談了解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實地探訪小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點了解傳統工藝與7D低溫壓榨等現代技術的融合應用;在華咀村,走訪灣組感受“五連片”美麗鄉村建設成效,調研湖北奕奕時代包裝材料公司,了解其年產20余萬套木質托盤及產品出口情況,圍繞產業升級路徑展開探討,為當地發展挖掘新動能。

工商管理學院:情系留守女童,愛筑晨曦公益。“晨曦公益”志愿服務隊、 “一團火”志愿服務隊分別奔赴湖北省十堰市槐樹村和武漢長江新區開展以“候鳥兒童·快樂暑假”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服務隊圍繞 “紅色基因”傳承、“七彩心靈”護航、“快樂學堂”輔導、“夢想翅膀”拓展 四大板塊,累計為40余名留守女童提供了精準服務。期間,通過舉辦英雄故事分享會、紅色電影觀賞會,引導兒童厚植家國情懷;開設情緒管理小課堂,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支持;舉辦暑期作業答疑、手工繪畫教學等20余場主題活動,全方位助力兒童快樂成長。

經濟貿易學院:愛心托管筑暖巢,頭雁飛入百姓家。2025年7月5日至25日,“頭雁”實踐隊赴棗陽市鹿頭鎮郭營村開辦暑期愛心托管班。期間,團隊成員為助力鄉村兒童全面發展,設計了紅色教育、科學教育、綠色環保、安全防護、非遺手工、歌舞繪畫等特色課程,深切關注鄉村兒童的身心健康、興趣培養與精神成長,帶領孩子們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同時,團隊成員積極開展家訪活動,與家長交流孩子表現、傾聽期望需求,對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耐心引導、提供心理支持。家長稱,愛心托管班讓孩子收獲知識,更感受到社會關愛和志愿者老師的暖心陪伴。三年接力,從“老師好”到“明年見”,隊員們用實際行動在鄉村振興畫卷上描繪出青春最亮麗的色彩。

藝術創意學院:非遺傳習進社區,傳統文化潤童心。2025年7月7日, “區微里”大學生志愿服務隊22名師生前往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街道魯廣社區開展七彩假期非遺體驗周暨愛心托管活動。期間,志愿服務隊將在校所學的非遺技藝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社區開設非遺趣工坊,講解武漢剪紙、手工螺鈿、扎染、臉譜制作、傳統泥塑、手工團扇等非遺技藝的歷史和發展,并進行現場教學,小朋友們在玩轉非遺中體會和感悟非遺技藝和優秀傳統文化之美,讓文化滋潤童心,進一步激發了非遺文化的活力與生命力;舉辦愛心托管班,為社區的小朋友們開設課業輔導、安全知識小科普、動畫電影賞析等課程,幫助小朋友們度過充實和快樂的暑假。

從利川茶園到紅安老區、從浠水河畔到長江新區……我校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大地,以實干詮釋擔當。學校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長效機制,推動社會實踐項目品牌化、常態化,引領更多青年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支點建設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