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蘇恒瑞 文/圖)“哇!這個課程太有意思了,太神奇了。”“蘇老師,我想每天都上編程課。”在金地格林東郡社區的“四點半”課堂上,來自社區的20余名小朋友興致盎然,滿心歡喜,電信工程學院“雛鷹計劃”課后服務志愿團隊的大學生們正在給社區的的適齡兒童上編程課。4月2日起,電信工程學院正式開啟為期2個月的“我是小小程序員”青少年編程公益班系列教學活動。
為了籌備好這門公益課程,電信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成立“雛鷹計劃”課后服務志愿團隊,面向全院7個專業廣泛招募師生志愿者。10名學生干部經過層層選拔和系列課程教育培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在“雛鷹計劃”小老師們的幫助下,社區內20余名小朋友通過學習編程課程,成功制作出一段屬于自己的動畫作品,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周末。

活動開始,“雛鷹計劃”學生黨員干部蘇雅雯以游戲的方式帶領孩子們體驗編程的魅力,詳細介紹了“什么是編程”“編程的作用”等。在實踐教學開始前,她帶領小朋友了解了為期1個月教學課程體系以及通過系列課程學習后所能收獲的知識與技能。
在操作教學環節中,“雛鷹計劃”的小老師們通過臺上講授,臺下一對一帶練,以圖形化編程方式訓練孩子的編程思維,幫助每一個孩子都能運用計算機表達個人創作想法。最終,實踐教學現場的每一個小朋友都通過軟件實操,實現了使用計算機編寫實現完整的動畫作品——“小貓進圈圈”“蜜蜂數花朵”。
課后,“雛鷹計劃”課后服務志愿團隊的隊員們對未來的教學充滿信心。他們表示,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小學生們初步掌握Scratch積木式編程語言,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及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本次公益課,一方面聚焦青少年家庭實際需求,在社區開展多元化的科技活動,讓孩子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提高青少年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學院黨員學生干部積極利用專業優勢服務社會,提高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知識普及的一次成功的實踐嘗試。電信工程學院將繼續打造社會服務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服務于社會科技發展與未來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