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石晨 文/圖)1月14日,人工智能學院舉辦教師培訓會,人工智能學院領導班子及全體教職工參加。本次會議由學院副院長陳小艷主持。
會上,學院副院長李淵以及李珈、尹淑玲、夏春芬、程露、伍輝五位專任教師作交流發言。李淵介紹了華為ICT學院的2025年設想與未來規劃,重點討論了如何持續建設和保級領先級華為ICT學院。他表示,要通過加強教師的考證培訓、學生的技能認證以及積極參與華為ICT大賽來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深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確保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具備領先的ICT技能。

李珈介紹了人工智能應用素養課程的背景與目標。她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響各行各業,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領域。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理解AI技術的發展趨勢,培養其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跨學科領域中的應用。同時,課程內容涵蓋了機器學習、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未來職場中的競爭力。
尹淑玲主要探討了如何通過“課程-教材-資源”一體化建設來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她認為,課程是學校教學的最基本要素,通過系統的方法對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方式和評價體系進行設計和完善。同時,尹淑玲提出教材建設要與課程內容和教學改革緊密結合,注重教材的創新和質量控制,并介紹了如何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推動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創新。她表示通過將課程、教材和教學資源整合,形成有機的教學體系,提升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
夏春芬就教學能力大賽的備賽策略進行了深入分享。她通過案例分析,詳細講解了比賽的關鍵要求和評分標準,提出選題技巧和備賽材料的準備要點。她表示,選題的專業性、時代性與引領性至關重要,并分享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教案、視頻和教學報告來提升比賽表現。同時,她提出在比賽中展示教學反思與創新,以體現教師的專業能力。
程露詳細講解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備賽策略。她通過“三升”和“四變”分析了賽制改革,討論了賽事能力、級別、目標和任務的升級,以及賽程、內容、方式和評分要素的變化。她表示參賽內容需融入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尤其是服務國家戰略與湖北省產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她還提出要根據比賽目標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的策略。
伍輝分享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思路與實踐經驗。她表示,構建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庫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手段。職業教育應注重融入行業應用案例和項目化教學內容,利用智慧職教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她認為,通過課程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技術與行業需求的對接,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培養出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技術人才。
學院院長涂家海在總結發言時表示,學院未來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貢獻和努力。他表示,作為教師,要明確目標與責任,勇于擔當起推動學院發展的重任;積極參與學院建設的各項事務,以實際行動為學院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要鼓勵創新與嘗試,不怕失敗,以開放的心態和堅韌的毅力,共同開創學院更加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