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雪琴/文 蘇恒瑞 余自強 王雅琳 張梓怡/圖)2025年寒假,人工智能學院學子積極響應團中央“返家鄉”社會實踐的號召,回到家鄉,深入農村、社區、學校等基層一線,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使命,為家鄉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大手拉小手,點亮童年夢。寒假期間,人工智能學院學子積極響應團省委號召,就近就地加入家鄉當地的寒假“愛心托管班”。同學們化身小老師,不僅輔導孩子們完成寒假作業,還組織了科學實驗、繪畫創作、故事分享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關愛中成長。2024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1班的志愿者黃磊說:“參與寒假托管班志愿服務,是我寒假里一段珍貴的經歷。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我深知責任重大,他們的歡聲笑語讓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這段日子,我不僅幫助了孩子們,更在陪伴中收獲了成長。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都化作我心底最甜的果實。”


齊心“凈”行時,繪就新家園。在金地格林東郡社區,一支由人工智能學院學子組成的“綠色先鋒”手持清掃工具和環境保護宣傳畫冊,一邊清理街道垃圾,美化社區環境,一邊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通過他們的努力,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們紛紛點贊,表示愿意加入日常環境保護中來。


關愛零距離,情暖老人心。在仁康養老院,2024級計算機技術應用2班的周濤同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擦拭桌面、清潔地板、整理床鋪,讓老人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陪伴老人聊天、下棋、看電視,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讓老人們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2023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2班的覃學嬋則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入戶為獨居老人提供幫助。她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讓獨居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讓他們度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



探尋中國年,傳承華夏情。寒假期間,學院組織同學們開展了“尋找我身邊的中國年”實踐活動,號召同學們游家鄉、尋年味、探民俗、承文化,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分享這些傳統文化之美,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學們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他們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


人工智能學院學子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屬于他們的青春篇章,用青春的激情點燃了冬日的溫暖,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與擔當。未來,他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家鄉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