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琳琳 文/圖)3月13日上午,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於紅梅、副院長陳剛等一行6人,前往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武重”),就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任務開展研討。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戢琴、主管任薇,以及企業專家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上,校企雙方就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細節進行交流,探索產教融合深度合作新模式,擬從四個方面展開合作。一是開展黨建聯建和工作室聯盟工作框架頂層設計。充分發揮兩大工作室的示范、引領、帶動、輻射作用,探索名師工作室與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共建、共育的育人模式,結合“大師-名師工作室聯盟”具體任務開展技術攻關、成果總結和申報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并結合企業需求開展學院已有資源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探索。二是校企聯合開發教材,開展典型案例總結。校企合作共建《多軸加工技術》等課程活頁式教材,搜集《機械CAD/CAM應用》等課程的企業典型案例,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培養高素質現場工程師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企業導師進校園活動。邀請企業專家為學生開展企業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安全生產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將企業的最新需求和技術動態融入課程中,使教學內容更貼近行業實際。四是為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編制線上課程資源清單,共享學院現有《數字化設計基礎》等在線課資源;為企業員工開展二維、三維軟件的提升培訓服務,落實職業教育社會服務宗旨,為企業員工開展“學歷+技能”雙提升工作,實現校企合作互利共贏。


機械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教研室教師深入車間認真學習。通過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進一步擴充了生產實踐中的案例知識儲備;通過與現場工作人員交流,解答了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和困惑,了解和掌握專業教學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實際需求。老師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更感受到了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積累專業知識,教學相長,將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日常教學,更好地服務于裝備制造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
通過此次交流活動,為進一步深化學院與行業頭部企業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更多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高素質、高技能的現場工程師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機電工程學院將繼續與武重緊密合作,保證現場工程師項目順利發展,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向奔赴”,培養更多的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綜合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