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捷 文/圖)6月17日,一場干貨滿滿的通訊員培訓會火熱舉行,行業(yè)專家、校內宣傳骨干、大學生記者齊聚一堂,共同解鎖融媒體時代新聞宣傳的“通關秘籍”。

培訓會上,湖北日報高級記者韓曉玲憑借二十余年教育報道的深厚積淀,一語道破傳播本質:“融媒體時代,傳播形態(tài)和用戶習慣雖變,但真實、客觀、有溫度的內容永遠是核心。”她以高校“蜘蛛俠”團隊發(fā)現99個蜘蛛新種、提前一年拍畢業(yè)照等鮮活案例,揭示校園新聞“破圈密碼”——政策維度要對接國家戰(zhàn)略,學校維度需挖掘重點工作亮點,師生維度則要從日常細節(jié)中捕捉情感共鳴點,就像捕捉食堂阿姨創(chuàng)新菜譜一樣用心。

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視頻創(chuàng)意中心主任羅曉賢則以“語言是釘子,視覺是錘子”為切入點,用貴州彝族女孩龍海芬與高校支教團隊的故事,生動解析如何以“小切口”呈現山區(qū)教育大愛。他強調,作品既要著眼大事,更要有“人無我有、人先我響”的賣點思維。在傳播策略上,他提出借勢熱點、明星、品牌的方法,指出“鉤子是賣點的敲門磚”,并以抖音“記錄美好生活”的精準定位為例,說明如何用情緒鉤子錨定用戶心智。

校黨委常委李宜兵在總結講話中,圍繞“變與不變”“危與機”“道與術”三條主線,為學校新聞宣傳工作指明方向。他強調,新聞選題要緊扣政策導向、學校發(fā)展與師生需求三大維度,通過定期開展選題會、實時追蹤熱詞等方式精準捕捉新聞點;微視頻制作要抓住代入感、新鮮感與節(jié)奏感三個關鍵要素,以真實生動的校園場景為基底融入創(chuàng)意內容;輿情處置要嚴格遵循黃金4小時響應機制,快速研判、分級回應,溯源整改。他還著重指出,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堅守教育初心,積極適應變化,將輿情轉化為改進工作的契機,既要深刻理解新聞宣傳的“道”,也要熟練掌握“術”。

“培訓就像一場知識盛宴,每個案例都讓人深受啟發(fā),如何搞好新聞宣傳工作瞬間豁然開朗” 一位通訊員感慨道。專家們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從新聞采寫、融媒創(chuàng)作等方面深入講解,讓參訓者對新聞宣傳工作有了全新認識。“講解太精彩了,以后要把這些干貨用到實際工作中,為學校新聞宣傳貢獻力量。” 另一位通訊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