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通訊員:劉雪琴 文/圖)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進師生情感交流,幫助2025級新生更快融入校園生活,在中秋佳節(jié)來臨之際,人工智能學院于9月26日在5209團輔活動室舉辦“明月照亮新途,師生共話團圓”2025級新生座談會暨中秋慰問活動。學院黨政領導班子、三辦負責人、全體輔導員及來自新疆、云南、貴州等地區(qū)的15名新生代表歡聚一堂,共話團圓、共敘未來。

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拉開帷幕。主持人首先介紹了出席活動的學院領導及老師,并邀請15名新生代表依次進行自我介紹。

學院黨總支書記代表學院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致以節(jié)日問候。她說,學校不僅是大家學習知識的殿堂,更是成長成才的平臺,希望同學們珍惜大學時光,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積極參加校園活動,盡快適應校園環(huán)境,腳踏實地,努力成長為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來自新疆的新生代表艾比布拉·玉蘇甫艾力以《大美新疆我的家》為題,分享了家鄉(xiāng)七十載波瀾壯闊的發(fā)展畫卷。他動情地說:“從天山腳下到長江之畔,變的是腳下的風景,是求學的新環(huán)境,不變的是血脈里的溫情,是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依的牽掛。今年正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學院精心準備的中秋活動,更讓我深深感到,無論多遠,家的溫暖始終相隨。就像家鄉(xiāng)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發(fā)生滄桑巨變的縮影,雖然我們遠在千里之外,依然能觸摸到團圓的溫度。我一定不辜負學校的期望,學好技能,增強本領,畢業(yè)后為建設家鄉(xiāng)貢獻青春力量!”

院長涂家海結合自身援疆經(jīng)歷,分享了在新疆工作期間的所見所感。他說:“新疆不僅有著壯美的風光,更有著熱情的人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無論來自哪里,都能在湖科找到歸屬感。在生活上互幫互助,在學業(yè)上共同進步,既做專注學習的追光者,也做彼此溫暖的同行者,讓不同地域、不同習慣的你們,在湖科碰撞出最燦爛的火花,共同書寫青春華章。”

在手工燈籠制作環(huán)節(jié),學院領導與新生分組協(xié)作,裁剪、粘貼、組裝……其間,老師們細致詢問同學們的入學適應情況,暢談大學生活、興趣愛好與未來規(guī)劃。歡聲笑語中,一盞盞象征著團圓的燈籠逐漸成形,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2025級新生龔喜捧著自己制作的燈籠感慨:“雖然是第一次離家過中秋,但是能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做燈籠、聊聊天,讓我覺得這個節(jié)日格外溫暖。”


活動尾聲,學院為新生送上精心準備的中秋紀念品——寓意“遮風擋雨”的雨傘、“活力健康”的跳繩、“書寫未來”的筆記本與筆,以及象征團圓的月餅。同學們紛紛表示,他們會將這份溫暖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不辜負學院的殷切期望。

此次新生座談會暨中秋慰問活動不僅讓2025級新生感受到學院的溫情與關懷,也增強了他們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未來,學院將持續(xù)圍繞學生需求,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育人環(huán)境,助力青年學子練就過硬本領,勇?lián)鷷r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