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歐亞梅 張靜/文 齊慧/圖)10月2日,湖北衛視《戲碼頭》欄目打造的“戲碼頭·戲曲嘉年華”大型文化活動在漢口江灘三陽廣場啟幕,我校作為特邀單位參與本次活動,并在“國潮文化市集”中設立獨立展區。由藝術創意學院師生共同創作的非遺文創作品一亮相,便成為市集焦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創新設計贏得了現場觀眾與活動主辦方的高度贊賞。
活動展示現場
本次嘉年華活動深度融合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潮流元素,旨在為廣大市民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我校展區集中展示了絨花、纏花以及藍染三大工藝門類。這些作品不僅保留了傳統非遺技藝的精髓,更巧妙地融入了現代審美和設計理念,充分體現了“國潮”文化守正創新的精神。
絨花系列作品以蠶絲為骨,色彩絢麗,造型生動,其“榮華”的吉祥寓意與精巧工藝引得觀眾紛紛駐足流連。
絨花系列作品

戲曲演員購買我校絨花作品
纏花系列則“以線代墨”,通過絲線的盤繞勾勒出花鳥魚蟲的細膩形態,展現出手工藝的極致耐心與巧思。
纏花系列作品
藍染系列作品以其古樸自然的色澤和變幻無窮的紋樣,呈現出東方美學的靜謐與深邃,深受年輕群體的喜愛。
湖北綜合頻道對我校藍染作品的采訪
在現場,我校學生扮演了多重角色。他們不僅是創作者,更是非遺文化的“講解員”、品牌故事的“講述者”與現場銷售的“運營者”。學生們主動向觀眾介紹非遺技藝的歷史淵源與制作工藝,耐心解答疑問。學生們通過此次活動,讓傳統非遺煥發新的生命力,并得到公眾的認可,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自豪感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學生現場制作絨花展現傳統工藝
售賣現場學生進行作品講解
此次參展,不僅是我校教學與實踐成果的一次精彩亮相,更是學校積極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生動實踐,提升了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未來,我校將繼續鼓勵和支持師生投身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化強省、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