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黃海蘭/文 羅雨欣 大學生記者:張乃允/圖)9月29日,學工部邀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郭蘭為學校全體專兼職輔導員開展“與學生心理訪談的技能與危機評估重點”專題培訓,助力輔導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能力。學工部副部長、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及全體專兼職輔導員參會。
從“聊天”到“談話談心”:積極關注是關鍵,技術方法是橋梁
“放下手頭工作,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關注傾聽學生。”郭蘭結合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的工作經驗,直觀示范 “積極關注”的實操方法——既需通過目光接觸傳遞專注,也需用語言回應跟進需求,讓學生感受到熱情、承諾與理解。
她表示,談心談話的核心是“聽懂情緒而非僅聽話語”:要養成“多聽少說”的習慣,運用反應性傾聽技巧反饋學生的感受,避免主觀評判;通過精準提問、共情引導,幫助學生深入探索問題根源,主動規劃行動方向,真正實現從“泛泛聊天”到“深度談心”的轉變。
從“談心”到“危機訪談”:危機意識是關鍵,風險評估是核心
“當學生主動說出‘我太痛苦了’,這正是危機信號的關鍵觸發點。” 針對危機訪談場景,郭蘭明確指出,“危機覺察意識” 是開展工作的首要前提,重點從五個核心方向進行判斷:學生在生活中是否正遭遇造成困擾的具體事件;其內心是否存在難以疏解的糾結與矛盾;過往是否有過需特別留意的異常身心狀態或行為表現;可依托的外部支持是否充足;當下的情緒狀態是否處于不穩定情形。
她提到,危機處置需“問聽結合”:既要主動、直接詢問學生的情緒感受與潛在行動,也要在傾聽中捕捉隱藏風險,根據評估結果完成風險分級,再對應實施“一人一策”的科學處置方案,確保危機干預及時、精準。
互動解疑促實踐 培訓獲廣泛好評
“學生居家休養時自行停藥,現申請返校該如何處理?”“家長要求不與孩子談疾病及治療,該怎么平衡溝通邊界?”培訓互動環節,輔導員們圍繞工作中的實際難點踴躍提問,郭蘭逐一拆解問題,并結合案例提供可落地的應對策略,切實解決了一線工作的困惑。
此次培訓精準對接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有效填補了“心理訪談技巧”與“危機評估實操”的能力短板,得到全體參訓人員的一致認可。輔導員們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工作實踐,以更專業的能力守護學生身心健康,持續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為學生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