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柯維 文/圖)11月5日至6日,軟件工程學院在綜合實訓樓開展兩場公開課活動,聚焦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錘煉與精品課程建設,將“崗課賽證”融合理念與思政育人要求融入教學實踐,為學院課程建設內涵式發展提供實踐參考。
兩場公開課針對不同課程特性設計了差異化教學方案。11月5日,陳浩老師主講《區塊鏈基礎》課程,圍繞“區塊鏈隱私保護”與“分布式賬本技術”,摒棄傳統理論講授模式,采用“邊教邊練邊討論”的互動形式。課堂上,師生圍繞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應用場景展開研討,學生通過實時操作驗證技術原理,完成“理論認知—實踐操作—思維碰撞”的遞進式學習,有效破解新興技術課程“抽象難學”的教學難題。

11月6日,軟件技術專業負責人王智超老師主講《軟件測試》,以黑盒測試中的“邊界值分析法設計測試用例”為教學重點,將軟件測試技能競賽標準、“1+X”Web 應用軟件測試證書核心要求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融入教學內容,設計“案例拆解—任務實操—賽題模擬”的階梯式教學環節。同時,課程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數據安全的責任擔當”等思政內容,在教授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價值引領,學生通過模擬企業真實測試場景設計用例,既提升了崗位適配能力,也樹立了“技能報國”的職業認知。

活動期間,全體院領導、骨干教師和年輕教師代表全程參與觀摩學習。院長在總結中肯定了兩位教師的教學實踐,并對教學團隊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強化創新意識,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技術發展同步更新;二是強化精品意識,打造兼具高階性與實用性的優質課程;三是強化團隊意識,構建老中青“傳幫帶”教學共同體,為青年教師成長明確方向。
后續學院將以此次公開課為契機,深化課程思政與“崗課賽證”融合改革,推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通過集體備課、教學沙龍、技能競賽等形式,加快精品課程培育與教師隊伍建設,為培養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