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干元 文/圖)近日,在2025年湖北省首屆職業學校學生紅色全景數字資源創意大賽中,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學生拍攝制作的兩部作品《解碼61號:中共中央的武漢記憶》和《英雄城市 抗戰烽火》從全省136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一等獎。憑借省賽的優異表現,兩部作品獲得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紅色全景資源創意展示大賽的資格,在全國824件參賽作品的激烈角逐中,均獲二等獎。

本次大賽以“技術賦能紅色記憶,數字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鼓勵參賽者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對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烈士紀念設施、革命舊址、名人故居等紅色資源進行全景化呈現與創新性表達,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力與感染力,充分發揮其在思政育人中的獨特價值,引導學生主動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為新時代思政育人工作注入澎湃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本項賽事,自7月下旬接到比賽通知后,迅速組織教師遴選學生、組建團隊,全面啟動備賽工作。參賽師生多次深入紅色紀念館開展實地拍攝與調研,為作品創作積累豐富的一手素材。由楊莉老師和李甦老師共同指導的作品《解碼61號:中共中央的武漢記憶》,以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為敘事空間,借助全景影像與熱點交互技術,生動復原大革命時期的歷史場景,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中國共產黨早期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由干元老師與謝欣老師指導的作品《英雄城市 抗戰烽火》,以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為創作基礎,緊密結合202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重大歷史節點,深入挖掘武漢作為抗戰重要指揮中心的歷史貢獻,通過全景敘事與多媒體音畫融合,打造出一部史實與情感交織的數字化紅色作品。
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指導教師全程帶領學生團隊反復打磨、精益求精。從前期攜帶360°全景相機深入革命紀念館實地采集素材,到后期完成場景建模、熱點嵌入、配音配文與交互邏輯設計,師生團隊共同克服多項技術難題,長期堅守在學校與拍攝現場一線,將通信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與紅色文化教育有機融合,展現出扎實的專業功底與高度的敬業精神。最終,兩部作品憑借深厚的歷史內涵、創新的技術呈現與流暢的交互體驗,在省賽中包攬2項一等獎,并在全國賽中斬獲2個二等獎,充分體現了學校在推動紅色文化與數字技術融合育人方面的創新實力。
獲獎團隊指導學生拍攝作品
指導教師表示,“數字技術為紅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與創作要求。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讓學生不僅成為技術的使用者,更成為紅色精神的當代解碼者與傳播者。”兩件作品的獲獎,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在“紅色資源+數字創新”融合育人模式上的成功探索,也集中體現了學校在推進課程思政、深化實踐育人方面的積極成效。
未來,學校將繼續推動紅色文化資源與前沿技術手段的有機結合,拓展“紅色+數字”育人新路徑,培養更多兼具家國情懷與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