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干元/文 劉捷/圖)—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6月2日上午,校黨委常委李宜兵帶領師生重溫新中國歷史,領悟革命精神。思政課部、公共課部、宣傳部、學工部、團委、保衛處部分黨員、軟件工程學院20級部分學生共150余人參加黨課。

講課剛開始,李宜兵首先引用近期的時事熱點新聞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他說,今年3月18—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中美“2+2”高層戰略對話中,對美方發言人鏗鏘有力的回擊里面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一句是“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另一句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你們就沒有這個地位講這個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 他由此聯系到新中國建立之初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在朝鮮半島進行的那場血戰,新中國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他對同學們激動而深情的感嘆:“我們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也強起來了,弱國無外交,楊潔篪主任看似平實卻強有力的反擊,令人感慨,時移世易,今日中國已發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 ”,在座同學紛紛鼓掌表示贊同,并深感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李宜兵以“抗美援朝,一曲威武雄壯的英雄贊歌”為題,深入挖掘歷史資源,圍繞“領袖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抗美援朝戰爭大事記”“同時代人和后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啟示”五個方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總體概況、力量對比、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黨課運用準確翔實的數據、形象生動的歷史圖片、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現場黨員和學生深受教育。李宜兵強調,抗美援朝是一場衛國之戰、立國之戰、立威之戰,抗美援朝精神是為祖國和民族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講到抗美援朝戰爭中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這樣付出巨大犧牲的戰役之時,多次停頓哽咽,因為這一場場戰役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血肉鑄就,勝利來之不易。志愿軍連續進行五次戰役、多輪進攻和防守、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最終把美國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并就此簽訂停戰協定。他希望大家牢記歷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居安思危,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對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李宜兵鼓勵學生要將歷史學透,切身感悟抗美援朝的艱辛與偉大;要將目光放遠,增強同舟共濟的見識和能力;要將拳頭練硬,筑牢能打勝仗的基礎與實力。主題黨課的最后他講到,“這是一個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不安定因素醞釀與爆發的時代。中國作為時代大潮中的一艘巨輪,準備好了美酒與獵槍,愛好和平的友人來了,我們有美酒款待,掠奪成性的財狼來了,我們也有獵槍迎接,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讓他們離開。我們要用大國風范應對各種挑戰,推動共同和平發展”。現場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
“姥爺說,共產黨就是信仰,姥爺的這種愛黨愛國情懷深深地激勵著我,讓我樹立向黨靠攏、以黨的旗幟為旗幟的目標和決心。我希望自己能夠像抗美援朝中的志愿軍戰士、像姥爺一樣,做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為了祖國,我愿意奉獻我的一切。”王同學是是軟件技術專業的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她的外公參加過紅軍長征。從小外公就給她講抗美援朝的故事。聽了李宜兵常委的黨課,她感慨頗深。
小劉是20級軟件技術專業8班的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他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橄欖綠”。退伍之后回校繼續學習。聽完黨課,他說:“所謂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戰火與磨難,卻享受到這磨難后的和平與繁榮。 我一定會牢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和工作,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